从“火神山”到“雷神山”,装配式建筑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火神山”到“雷神山”,装配式建筑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前言

    自新冠疫情在中国大陆爆发以来,随着中国政府采取封城、物资配给、建造医院等一系列措施之后,新冠疫情截止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少省市和地区慢慢解禁,开始复产复工,社会秩序日渐恢复了正常。

    本次疫情能够得到迅速控制,两座感染病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功不可没,而这两座工期只有十天左右的感染病医院能顺利建成,装配式钢结构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装配式建筑成熟的预制生产线和有条不紊的现场管理让两座医院在短时间内迅速拔地而起,为一举遏制和消灭新冠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基建显神威

    1月23日,就在武汉宣布“封城”的当天下午,武汉市城建局紧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单位,要求其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收治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

    按照要求,这座医院的工期只有10天,但其建筑面积却超过3万平方米,而且建成后要能容纳1000张床位,这样的要求,对于任何建造单位而言就是极大地挑战,而且此时武汉的处境不比当年的北京,火神山医院的困难要比小汤山医院多得多,由于大量工人春节假期返乡,工厂停工,从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甚至工人的后勤都无法保障,不要说保证工期了,就是能不能建起来说实话都要打问号。

    但就在这些困难之中,火神山医院还是像从天上掉下来了一样。一天之中5万平方米场地得到平整;三天后施工图完成,第一间样板房出现在人们视野;五天后集装箱板房到位,1栋双层病房区钢结构搭了起来;八天后基础混凝土浇筑、住院楼数百套集装箱板房吊装全部完成,配套设施也搭建过半;又用了一天完成室内基础设施、医疗配套设施的安装。在第十天,一个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交付投入了使用,雷神山医院亦然。

    世界为之惊讶。

    如此神速的背后,是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装配式建筑。在谈到这两座医院的建设速度时,主要建造方中建三局有关人士表示,两座医院的建设均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同时,在外部拼接后进行整体吊装,将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大幅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和时间,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火神山”施工现场

    简单理解就是,装配式建筑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医院就是这样被拼起来的。这种建造方式,就是把高空作业放到地面上做,把室外做的放到厂房里做,把人工做的让机器来完成。传统建筑需要在现场绑扎焊接,而装配式建筑则是在工厂里通过机械设备一次性成型,拿来就能拼,拼好就能用,这些都是保证了两座医院完成十天交付苛刻工期的最大依仗。

    破局还看“装配式”

    其实本次装配式建筑技术成为主力并不是偶然,因为装配式建筑一直以来是被寄予厚望,就是要取代传统建筑。

    喜鹊房屋(ID:xiquefangwu)公众号曾在此前做过一系列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解读和行业观察,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公众号内搜索。早在2013年,住建部就印发《“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区域发展规划》,要求时隔十余年后,明确提出要我国要加快形成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2017年住建部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10%以上。

    我国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建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建筑寿命短,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我国建筑业一直以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多采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有关。所以,建筑行业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改变现状。

    而传统建筑行业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则是中国的劳动力正在减少,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所以相比较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生产方式,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主体,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从而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与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相比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就拿传统建筑工地最大的问题之一污染来说,工地扬尘、建筑垃圾等是每个城市在建设阶段带来大量污染的源头之一。而装配式建筑技术,把工地建造部品件的工序搬到了工厂,这就大大减轻了扬尘污染,还能减少70%~80%的建筑垃圾。

    而且,就如同本次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被快速建造,装配式建筑工期短也是其优势之一。一般而言,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水50%~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

    所以对于现在传统建筑所暴露的问题和瓶颈,装配式建筑都能得到很好的应对和解决,这也是我们得以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向左向右“是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一次重要实践。工厂预制化生产的病房模块可以在车间就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在现场进行最后的快速拼装。所有工作流程简单明了、施工操作容易、人员调度方便。但恰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由于火神山医院采用的是集装箱房,而雷神山医院为钢架临时建筑。疫情过后两所医院是否继续保留使用,还有待疫情过后需要讨论决定。

    毕竟当年的小汤山医院,就是在非典疫情平息后就被拆除了。

    而这也暴露了问题,那就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倾向于简易、安置功能。2019年7月的一场房地产行业装配式发展研讨会上,参会专家就总结了装配式建筑难普及的四大问题:产业上游各个环节单打独斗,集成效益难发挥;设计集成度低;整体工程成本较高;缺乏行业标准,社会认可度不高等。

    理性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现有的问题也不用回避。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是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现状,但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均,依旧不乏有一些优秀企业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喜鹊房屋(ID:xiquefangwu)则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曾设计建设了扬州宝楠国际学校、江苏徐州办公楼、柬埔寨-IT小镇等国内外大型公共项目,装配式“智教”和“智舍”体系得到了广泛且成功的应用。其实说起来中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不算晚的。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一五”计划中便提出借鉴苏联及东欧各国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不过遗憾的是,尽管当时工业生产促使装配式建筑体系趋于完善,但大部分设计和建造都相对比较粗糙。于是慢慢的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于是处在了停滞状态。

    现在由于传统建筑行业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建设,而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优点被国家大力推广,所以即使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但整体趋势是不会变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效果甚至比现浇建筑还要好,比如在喜鹊房屋参与和设计的案例中,从体育馆、高层住宅及别墅,很多建筑都是永久的(可以移步微博@喜鹊房屋了解更多),所以如何去打破公众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种种刻板印象,也是装配式建筑行业创新企业的共同责任。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不会让与他人,而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是保证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的前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保证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迎刃而解,2003年非典是这样,2020年新冠是这样,在我们尚未到达的未来,也依旧会是这样。

    写到最后

    技术的革新让装配式建筑有了生长发轫的土壤,不是每一次都会出现革命性的进展,但革命性的进展会深刻的改变和影响到建筑行业,以致形塑我们的社会格局。本次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在两家医院,使得我们的产业工人顶住压力完成任务,挽救武汉同胞于水火之中。未来装配式建筑尤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方式的应用场景将愈来愈多,将涵盖包括医院、学校、住宅(商品房、安置房)、工业厂房、三馆一中心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同时也会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 END •

    来源:喜鹊房屋官网 
    值班编辑:小喜鹊